close

《星雲禪話》 活在虛空中, 十年養成, 無言童子經, 慶賀一生, 太陽出來了



《星雲禪話》 活在虛空中













年輕的慧心禪僧,跟隨在紅木山大覺禪師座下學習多年,性格熱忱,只是每次擔任的職務都不能做得長久,經常更換工作。

一天傍晚,慧心禪僧在所做皆辦之後,轉赴大慧寮向大覺禪師請安。

大覺禪師問慧心說:「你今天做了什麼呢?」

慧心禪僧報告說:「今天在紅木山各地巡察,全山都走到了。」

大覺禪師再問慧心:「發現了什麼問題嗎?」

慧心恭敬地回答說:「寺院建築都很莊嚴,可惜廁所嫌少,予人不便。」

大覺禪師聞言,沉默了一會兒,說:「你全山是走到了,可是就算多建了廁所,但你活在虛空中,怎麼用呢?」

慧心一愣,不知從何應答。

大覺禪師說:「像這樣,你把全山每一寸土地都跑遍了,也沒有用啊!」

慧心禪僧啞口無言。

大覺禪師再告誡說:「做人要有重點,就是廁所,也要落實才有用,你不能活在虛空裡。因為虛空太大了,你應付不了的,還是快建廁所吧!」

慧心於言下恍若有悟。

廁所是解決人生每天的實際問題,它也是人們生活的重點之一。人不能好高騖遠,就如廁所給人利用,不嫌棄次數,不嫌棄久長;所以,人要有重點才有用,不能活在虛空裡,像雲朵在空中飄浮,那裡才是落腳的重點呢?像浮萍在水上漂蕩,那裡才是盡頭?

有一些人的生活就像是這樣,處處不能安住身心,做一項,怨一項,學一樣,換一樣,不能落實。到最後,一事無成,可不惜哉?因此,人要落實於生活,從小做起,從苦學習。在這世間,不是飄來飄去就能成功的,正如大樹也是在一個地方百年不動,才能日益壯大庇蔭人群哦!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星雲禪話》十年養成





 








 



宋代泐潭(江西)的湛堂文準禪師,是黃龍慧南禪師的後世門下,為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。

湛堂文準剛剃髮出家時,曾參謁梁山乘禪師,請問什麼是戒法大義。

梁山乘禪師端詳著眼前這位還沒有受具足戒的學僧,心想,真不知天高地厚,於是毫不客氣地呵斥:「你這個驅烏沙彌,都還沒有受戒,就想要了解戒律的大義嗎?」

梁山乘禪師講過以後,文準並沒有被這番話嚇住,只是沉著且自信地拱手作禮,問說:「我們的禪堂是戒嗎?我們的禪師是戒嗎?我們的戒壇是戒嗎?我們的戒堂是戒嗎?我們的得戒阿闍黎是戒嗎?我若不懂,那怎麼受戒呢?」

文準這麼一連串的詢問,讓梁山乘禪師大為驚歎。他覺得這個性格急躁的沙彌,雖然講話冒犯,倒也還正直有道,於是對他說:「不要胡說亂道,你想問戒法,就好好修行,安住身心,十年後再來問我。」

後來,文準到寶峰克文禪師的道場參學,他安住修道,不攀緣、不外出,挑柴擔水,典座行堂,種種作務,隨眾生活,認真持戒參禪。

時光迅速,十年一晃過去了,某天清晨,文準沐浴更衣,搭衣持具,準備到方丈室去請求開示。走到半途,忽然心中一亮,像石火電光一般,心中的疑雲全部破除。

文準當下愣住,待回神過來後,即刻向遠方遙拜,並說:「感謝和尚,若非您當初的『十年之約』,我那有今日呢?」

禪悟,有的是頓悟,一句話就消除迷惘,即刻見道;有的則需要時間,也就是所謂的漸修,即使十年也不算長。文準禪師應該算是頂尖的人物,就是因為老師叫他安住身心,常住十年,他能夠以這句話信受奉行,所以才能因緣成熟,各種悟道的條件都具備了,他還能不悟嗎?









《星雲禪話》無言童子經





 








 



來自新羅國的新羅龜山禪師,年少時曾經來到中土參學,後來在福建福州長慶院的長慶慧稜禪師門下開悟,並且得其法要。

有一天,新羅龜山禪師上堂說法的時候,舉出一則唐朝裴休宰相的公案故事說:

裴休宰相到寺院參禮,看到一位沙彌正在讀經,便問他:「請問,您看的是什麼經?」

沙彌回答說:「《無言童子經》。」

裴休宰相接著又問說:「那麼,這部經有幾卷呢?」

沙彌回答:「總共有上、下兩卷。」

裴休宰相想試驗一下沙彌,故意問說:「哦?那就奇怪了,既然這部經名為『無言』,為什麼還會有兩卷呢?」

沙彌一聽,不知以對。

新羅龜山禪師說完這則公案,稍事停頓,他環顧在場的諸師,然後問大家說:「諸位!如何回答此話呢?」一眾皆默然無言。

這個時候,忽然有一位沙彌起座回答:「兩卷者,就是天地上、下兩卷,天地之間,萬事萬物,何必去分別?當然就是無言了。」一眾都為沙彌的聰明伶俐叫好。

在大藏經中,《無言童子經》確實是兩卷,但是佛陀曾說過,他說法四十九年裡,沒有說過一個字;因為真理說了也等於不說。所有的說法,其實都是為了啟示愚昧的眾生而有,都是相似說,不管是一卷也好,百卷也好,還不都是一樣嗎?等於這部經雖有上、下兩卷,但是天地合流,萬法歸一,還有什麼可說的呢?





 












星雲禪話》慶賀一生









 



 








 



宋朝的天台德韶禪師,俗姓陳,浙江龍泉人。十七歲於本州龍歸寺出家,十八歲在信州(今江西上饒)開元寺受具足戒,曾經遍訪投子大同等明師五十四人,得法於法眼文益禪師,為法眼宗第二祖。之後入天台山訪智顗大師的遺蹟,駐錫白沙寺。後來受吳越王錢弘俶的迎請到杭州,並且尊奉為國師。此後又遷住天台般若寺,興建道場數十所。門下弟子眾多,其中以永明延壽最為人所知。

有一天,德韶禪師上堂說法,一位禪僧對生死來去不能明白,提問說:「僧人圓寂之後,會到那裡去呢?」

德韶禪師說:「他會來做你的弟子。」

學僧一聽,說:「不敢,弟子那能有聖僧來做弟子。」

德韶禪師微笑看著他,說:「所以這個你就不懂了。」

學僧仍然繼續追問說:「這且不談,請問:假如弟子荼毘(火葬)以後,會到那裡去呢?」

德韶禪師說:「恭喜你!到了荼毘這階段,你這一生有成就了。」

學僧聞言,一時無語,恍若有悟。

生從何處來,死往何處去?這是人生最大的謎題。簡單來說,生,從生處來;死,往死處去,這有什麼好疑惑的呢?問題是什麼是生處?什麼是死處?其實,生死沒有兩處,都只是一處。懂得生了要死、死了要生,懂得生死循環,這不就是一回事嗎?雖然如此,從生能解脫,無生就無死,能了生脫死,不就值得慶賀了嗎?





 












星雲禪話》太陽出來了









 



 








 



江西撫州龍濟山紹修禪師,得法於羅漢桂琛禪師。最初與法眼文益禪師一同參禮地藏院的羅漢桂琛禪師。後來與法眼禪師一同辭別羅漢桂琛禪師,準備動身前往福建建陽參學。

法眼禪師在路上問紹修禪師說:「森羅萬象是在心內?還是心外?」

紹修禪師回答說:「當然在心內。因為心包太虛,心外無法。」

法眼禪師再繼續問:「把這麼重的宇宙萬有牽掛在心裡,不沉重嗎?」

紹修禪師聞言,忽然有省,立刻對法眼禪師說:「法兄,我對你所講的問題,必須找個地方思惟一段時期,不然會對不起你啊!」

法眼禪師知道紹修禪師的心燈已經亮了,就點點頭,說:「你思量吧!等到太陽出來了,萬里晴空,你可要來找我哦!」

紹修禪師終於言下大悟,握住法眼禪師的手說:「太陽已出來了!」

過去,儒家有一位秀才到寺院去,指著牆上的對聯向知客師說:「您這幅對聯不通啊!」因為對聯上頭寫著「須彌納芥子,芥子藏須彌」。秀才的意思是,須彌山很大,納芥子沒有問題;可是芥子那麼細小,怎麼能把須彌山都藏進去呢?

知客師也不是省油的燈,回答說:「秀才您懂得讀書,儒家不也有云:『讀書破萬卷,下筆有如神』。」接著他就拿了一本書,對秀才說:「請把這本書放到你的頭腦肚子裡去吧!」秀才不禁茫然。

世間的一切,有事理的不同,也有事理的融通。大小,是在事上講,可是在理上就沒有大小了。例如就一與多而言,十個、百個、千個都是多,但如果是一個地球、一個世界、一個虛空,難道一就小了嗎?又如一面鏡子,鏡裡映現了外面廣大的山河,那麼鏡子會給山河脹破了嗎?不然也,它映現的山河是理啊!一盆水,裡面可以現出月亮來,那月亮的面積是多少?不會把一盆子脹破嗎?所以才會說,「欲會無為理,先從有相看。」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t 的頭像
    cat

    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   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