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麼,然後你看,果然是這樣子。他接著就能怎麼樣?「普能嚴淨諸刹海」,接著呢,就變成能夠莊嚴、還有淨化所有的剎海。什麼叫「剎海」?就是那種無盡的世界嘛,佛教的世界觀,有沒有?多少什麼樣的世界合起來,這一類的為一個單位,又多少個合起來,多少、多少……,有沒有?有無限的世界啊!他都能夠把它莊嚴和淨化;什麼意思能夠莊嚴又淨化?他們都變成佛土囉,使他們都變成佛土了,就是都能莊嚴、淨化了。「解脫一切眾生海」,一切眾生無量無邊,都能使他們得到解脫了。那麼「善能分別諸法海」,這分別諸法呢,兩個意思了。一個意思的法,就是說東西囉。能夠知道哪種東西是怎麼樣、哪種東西是怎麼樣,各種東西它的因緣什麼,都知道,這是一種分別諸法;另外一個分別諸法,就是說佛法的意思。怎麼樣的法,適合怎麼樣的眾生,怎樣的佛法,適合怎麼樣的……,都能夠。這裏是兩種都能夠,分別諸法,兩種法的意思都能夠分別,因為他成佛了嘛,他無不通達啊!「能甚深入智慧海」,能夠呢,很深的進入種種智慧的海。智慧為什麼也要說海?根本上它只是說空性囉,空性,但是你空性深刻的時候呢,它空性從另一邊講,空性這邊是講成說都是一體,就沒有東西可以講,沒有分別嘛,無可分嘛;另一邊呢,要從分別那邊講,就是因緣囉!所有的緣起、所有的因緣,他都能夠通達,所有因緣都要通達,那是不得了的事情。那就變成不可思議的智慧,有沒有?因為因緣無限啊,無限因緣你都能通達啊!




 




那麼「普能清淨諸行海」,所有的行都可以清淨了。前面的還只講的是善業的喔,諸行的話,諸行沒有分善惡,也包括善業、也包括惡業、也包括不善不惡。所有的種種行為呢,他都能夠清淨。這是更厲害,但是還是都是可能,因為你主要就是說恢復本淨的話,一切本淨,那不是一切就都完了嘛,都把它清淨了嘛。然後「圓滿一切諸願海」,這個一切諸願呢,這裏面嚴格講,是什麼?他不會是說要去圓滿誰的惡願啦、什麼的,對不對?所以一種是所有的善願,眾生也有善願吶,他也可以幫他圓滿;還一種是什麼?就是那個誓願海。為了成佛的,有的誓願要成佛,要救渡眾生,有的誓願要護持佛法啊,這一類的,佛法有關的誓願,那麼他也能夠幫他圓滿了。「親近供養諸佛海」,無盡的這些三世十方的諸佛呢,都去親近跟供養。那麼「修行無倦經劫海」,他說修行沒有倦厭,沒有說,喔,我疲倦了,我厭倦,「厭」就是不想修了,沒有這回事;「經劫海」,經過無數劫啊,像海那麼多的劫。




 




那麼「三世一切諸如來,最勝菩提諸行願,我皆供養圓滿修,以普賢行悟菩提」,他說,三世一切諸如來,十方三世一切諸如來囉。「最勝菩提諸行願」,這些佛、菩薩,他的行願當然是最殊勝了。因為比較低的,比方說一個菩薩他的發願,不一定能夠像佛發的願那麼圓滿,因為菩薩他有他的還有限嘛。有限的時候能夠想到的那個誓願,都還可能不圓滿。他現在是說,最勝的菩提諸行願,就是已經到了佛位,那樣的人他所做的,和他所發的願呢,「我皆供養圓滿修」,一方面什麼叫供養呢?就是說,我讚嘆他啊、我隨喜他啊、我效法他啊。那麼效法的地方是在圓滿修囉,就是都要去修,前面講的說讚嘆、隨喜啊那方面的,就是這樣子去供養他的行願。還有呢,比方說,他的行或者他的願裏面有什麼,我知道我去參與,參與幫助他圓成的話,也是一種供養,有沒有?供養他的行願是這個意思嘛。




 




弟子﹕那,如果我們,可不可以發願說,我們所有的佛、菩薩的願都是我的願啊?


 




 上師﹕問題是——好是好——問題是,那你知道多少呢?你知道很有限,你知道的佛、菩薩的願很少。你知道意思嗎?當然,不是啦,你這樣子表示隨喜是可以啦!我是說,我的意思是說,這一個願本身裏面有一個缺點,就是因為你所知道的佛、菩薩的願很少。你說我以所有的,就好像說,我說全世界的錢都是我的錢,但是全世界的錢到底有多少,我其實不知道,對不對?


 




 弟子﹕這個願有缺失?


 




 上師﹕不是,就是說這個願有點不踏實。因為你不是真的知道嘛!你可以說,我有這樣的發心,很好啦,意思是說,只要他是佛、菩薩,有這麼好的願,我都願意來做到,那麼我盡量去學什麼,這樣是可以啦。但是我是從另一邊來講說,你要了解說,你發這個願的人呢,你並沒有那個能力去了解所有的佛、菩薩的願是什麼,對不對?因為我們知道的很有限嘛。對啦!只是提醒你這一點而已,不是說這樣不可以。




 




然後呢,「以普賢行悟菩提」囉,就是說,我怎麼樣達到開悟呢,是我這種無止盡的,那種無限又無限這樣的修法,這樣的行呢,來悟道的。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欸,真的你一個人,平常我們再怎麼修,都是,就算說一個人想成說所有眾生在修,也還是這樣,等於說還是原來時空觀念綁住,有沒有?他的方法是,任何一點裏面都想成無限時空、無限時空……,根本你沒有時間綁在原來的時空觀念裏,有沒有?他的想法都是什麼地方都是無限。這一點點裏面也是,佛也無限、他的眷屬也無限,我去拜也無限,眾生也無限,什麼地方都……。喔!這種地方很厲害的。等於說,不管你在做什麼,你根本沒有時間有有限的觀念,他隨時隨地都跟你這樣講。




 




他說「一切如來有長子」,就是說一切的如來呢,他有個長子,這個長子不是說他生出來的小孩啊,而是說在他的眷屬裏面他有個法王子,那樣的意思。就是哪一個最能夠,跟他學得最像囉,將來能夠繼續他的弘法事業囉。他說這些法王子呢,名號叫做「普賢」囉,就是普賢菩薩囉。「我今迴向諸善根」,我現在呢,迴向什麼事情呢?任何我所有的善根,就是說能夠使我的善增長的這些,就是我已經做的事情裏面,哪些算是好東西囉,接近於佛道囉,這一類東西呢,希望把這些都迴向到哪一件事情?就是迴向到說,使得我的智與行呢,跟這個普賢都一樣。希望我的智慧跟我的行,種種行,這種行是身、語、意都包括了,都要跟普賢菩薩一樣。就等於說,噢,我就希望我從今起呢,不管我的資質如何呢,盡我的全力,我希望我能夠達到佛的法王子的地位,這樣的意思了。希望我的身、口、意,這個地方「口」喔,我通常都覺得應該用身、語、意比較好,因為口的話還是身的一部分,有沒有?語才是你有說話,做語言的行為嘛。願身、語、意這三個呢,總是清淨了,這身、語、意所做的行為都是清淨的。然後「諸行刹土亦復然」,這個「復」字應該是那個雙人旁那個「復」。就是說希望我的所有的行為啊,然後我的那個什麼淨土啊,也都是清淨的囉。


 




 弟子﹕這個「復」是什麼意思?


 




 上師﹕「也是」的意思。亦復然,也是這樣。「復然」是說一樣,跟他同樣的。他說,這樣的智慧呢,叫做「普賢」的智慧了。希望我跟他們呢,也都一樣。就是說法長子如此的智慧,懂得能夠使得身口意恆清淨,諸行剎土也恆清淨,這樣的智慧也叫「普賢」。那麼希望呢,我也跟他們一樣,我的智慧也還是這樣。




 




「我為遍淨普賢行」,就是說,我為了能夠使得「普賢行」,上面所講的這種無限又無限的這些行呢,都能夠清淨,都能夠遍,一方面是都清淨,一方面是都做到喔,「遍淨普賢行」。為了做到,能夠都圓滿、都清淨的做到呢,「文殊師利諸大願」,那麼文殊菩薩的所有的大願呢,「滿彼事業盡無餘」,我都要把它圓滿。「滿彼事業」,就是說文殊菩薩發過的大願哪,我都要把它圓滿;「盡無餘」,就是滿到什麼樣呢?完全做完沒有剩餘的。就是說,他所有的大願我都要圓滿做到。而且是「未來際劫恒無倦」,「未來際」就是將來囉,「劫恒無倦」,未來的任何一個劫裏面呢,我都沒有倦厭。就是不斷的在做圓滿文殊菩薩的這些大願。因為這樣子呢,等於反過來講,就是說,我如果把文殊菩薩的所有的願,都把他無窮盡的一直圓滿的話,那麼我就可以遍淨普賢行一樣。他說「我所修行無有量」,我所有的修啊、行啊,這些裏面,都是無法計量的,「無有量」是說沒有辦法計量,沒有辦法數的。因此呢,我所獲得的也是不可數的,無可計量的種種功德了。而我「安住無量諸行中」,而且我總是在什麼呢?總是在不可數的種種行裏面,這個「行」當然是佛法上的行了。不管是自己修啊,還是渡生啊、什麼。它這個「安住無量諸行中」,就是說,總是這樣子的意思啦。我就是總是在這個無量的行裏面。那這個意思,另一邊就是說,他不是那個什麼,他不會忽然又跑到別的事情去了,有沒有?他總是好好的在做這個佛法這個無可限量的這些事情上。由於這樣子呢,由於上面講的這樣,「修行無有量,獲得無量諸功德,安住無量諸行中」呢,「了達一切神通力」,所有的神通力呢,也都會了達了。




 




然後「文殊師利勇猛智」,文殊菩薩的那個智慧呢,是很勇猛的。它這裏所謂很勇猛,就是說很犀利的意思,有沒有?他的智慧很犀利,就是說,有的雖然有智慧呢,好像說反應慢一點啊,比較不容易馬上看到那裏面微細的分別啊什麼,可是他不一樣的,他是很犀利、很銳利的,啪、啪,馬上就知道了。那麼「普賢慧行亦復然」,他說,我們所講的那種普賢的智慧行呢,也是這樣。這個「復」又是雙人旁的。就是說,也是怎麼樣?也是很銳利的,很犀利、銳利的。那麼我現在把自己所有的,一點點所曾有過的善根呢,迴向在什麼?「隨彼一切常修學」,就是說跟著文殊菩薩啊,跟著普賢,這裏可以說普賢,就是指我們原來講的法王子,叫「普賢菩薩」。跟著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這些呢,「一切常修學」。跟著他們呢,希望能常常學到他們那個樣子。上面原來是講說,我發心我達到他那個位子嘛,但是你發心要達到的話,你要跟著人家學啊,不然你怎麼樣去達到啊?他說「三世諸佛所稱歎」,三世所有的佛呢,他們所稱讚的、讚嘆的呢,「如是最勝諸大願」,他們讚嘆什麼?他說,這樣的是最殊勝,這是最殊勝的那些大願。那這裏應該是講哪裏,就是講一切佛啊、一切大菩薩他們的願,那些願才能算是說如這種的、最殊勝的大願嘛。就是三世諸佛會讚嘆的這些大願,那些是什麼樣的大願?就是一切佛、菩薩的那些大願,是菩提大願。這些願如何呢?「我今迴向諸善根」,我現在呢,把我的善根迴向到哪裏去?希望能夠得到普賢殊勝行,就是希望能夠圓滿普賢菩薩的一切行了。




 




弟子﹕那這邊是不是也是講說所有佛、菩薩的大願?


 




 上師﹕他講的意思是說,所有三世諸佛都會稱讚的那一些最好的大願。那是哪一些?就是只要是跟使一切眾生成佛有關的,都是這種最勝的大願了。因為他們基本上是這樣子,裏面當然有細分囉,像藥師佛十二個大願,裏面有十二個不同嘛。可是你主要看它裏面整個的精神,還是就是讓一切眾生成佛嘛。那因為三世諸佛都會稱讚,一定是這種圓滿的大願,他才稱讚哪!如果你的願不是說使眾生成佛,他佛的觀點來看,不會是最殊勝圓滿的大願。那麼他這個跟前面,前面是講願,後面是行,這是什麼意思?就是說,能夠這個普賢殊勝行,在哪裏跟這個願有關呢?因為普賢殊勝行,就是把所有這些最大的願都做滿嘛!因為他普賢不是什麼都是無限又無限嗎?他這裏的意思就是,我希望呢,所有的大願,我這個普賢殊勝行裏面,就是把這些願都圓滿了,這樣的意思。




 




現在我們要講了。他說「願我臨欲命終時,盡除一切諸障礙,面見彼佛阿彌陀,即得往生安樂刹」,他說,希望我到了這個命該終的時候囉,「盡除一切諸障礙」,所有的障礙都沒有掉。那什麼是障礙呢?你通常是這樣,你要死的時候,就算你是那個床上死,也可能看到很多過去的、已經死掉的親人來要接你啊,或者是有冤親債主現前,要你不得安穩哪!那當然囉,你看我們還有病死啊,那個種種橫死,有沒有?兇死這些的。那他「盡除一切諸障礙」,當然希望這些都沒有掉了,冤親債主啊,還有原來該怎麼樣、該橫死的,都沒有掉囉,這是他的願了。不止是這樣,而且他是希望往生淨土,為什麼?他說,那時候能夠看到阿彌陀佛,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他了。而且呢,馬上就直接跟著阿彌陀佛到安樂剎,就是講極樂世界,去了。那這樣是表達他的願了,可是這個其實很不容易囉,你要到說你該,本來該,怎麼樣壞死的,你能夠改掉很不容易啊,所以你真的有這個願的話,你現在要趕快開始努力,就是說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有沒有?那你如果要面見阿彌陀佛,那有那麼容易嗎?當然也不容易囉。所以你就要常常迴向往生囉,而且所做的事情,說自淨其意,這個「淨」,你不要把它,不止是善念,你要淨念囉,你要通達那個說一切本淨了。這樣的話,那麼你將來有希望了,這個願可以滿了。




 




那麼接著說「我既往生彼國已,現前成就此大願,一切圓滿盡無餘,利樂一切眾生界」,這一個是怎麼樣呢?通常講往生的話,他說有九品啊,在蓮花上化生啊,你如果不是已經是菩薩什麼往生的話,你這些都是慢慢來嘛,甚至最下品的話,在蓮花裏面,蓮花還不開咧,要等過了不曉得多久,慢慢,才蓮花開,你才能見佛啊什麼,那麼他是希望怎麼樣呢?不但是能夠往生,而且一去以後,「現前成就此大願」,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那個,普賢菩薩的那些願行啊,他都能夠一到那裏就完全成就了。哇!這個心好大。他等於說希望,一去那裏就等於成就觀世音菩薩了,跟阿彌陀佛只差一點點一樣囉。甚至呢,「一切圓滿盡無餘」,甚至就到那裏就成佛了。「利樂一切眾生界」,而且從那裏呢,他這個不是往生再來喔,他是馬上在那裏,因為已經成佛嘛,也不用再來,他就在那裏,他可以利樂一切眾生囉!那麼他說「彼佛眾會咸清淨」,這裏講的「彼佛」是講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,「眾會」是說他的那個,極樂世界所有的那些上善人在一起嘛,那些他的眷屬那些,都是清淨的。這個「清淨」是本來清淨的意思。那麼,我那時候呢,是在殊勝的蓮花上面生出來了,生出來的是一個,不是肉身,光身喔。那麼「親睹如來無量光,現前授我菩提記」,「親睹如來無量光」,我不但在那裏生,而且不需要說再等了,馬上就看到那個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無量光跟無量壽,所以能夠看到的是無量光嘛,他就是見佛了喔。那麼「現前授我」,就是馬上給他什麼。「菩提記」呢,通常我們佛法裏面講「授記」,就是說你將來什麼時候可以成佛,這樣的意思,授記是這樣。將來成什麼、什麼時候成佛、成了佛是叫什麼佛號、淨土叫什麼名字、有多少壽量、多少眷屬,經裏通常授記都講這些,喔。「蒙彼如來授記已,化身無數百俱胝」,就是說,一經過阿彌陀佛的授記呢,他馬上就能夠化身無數的百俱胝,「俱胝」也是那個古代印度的那種數目名字了,就是很多、很多囉,無量無邊囉。而且呢,智跟力都是廣大遍十方了。這裏智力不要只想說智慧的力量,是智跟力,智慧跟那個威神的力量。智悲圓滿的時候,威神的力量就自然很大喔。「智力廣大遍十方,普利一切眾生界」。




 




「乃至虛空世界盡,眾生及業煩惱盡,如是一切無盡時,我願究竟恒無盡」,他說,他要利益一切眾生界呢,他希望怎麼樣?希望直到虛空跟世界都盡,因為佛法的觀念一切無常嘛,這個世界也會壞啊——生、住、異、滅——也是會壞的。說直到所有的這些虛空、世界都沒有了,還有眾生的業煩惱都沒有了,那麼「如是一切無盡時」,如果這些還沒有完的時候呢,「我願究竟恒無盡」,那麼我這些渡生的這些大願呢,終究是不會有終止的,這樣的意思。「十方所有無邊刹,莊嚴眾寶供如來,最勝安樂施天人,經一切刹微塵劫」,他說,十方所有這個數不清的沒有邊際的這個剎土,這是世界了。這些世界呢,這裏面所有的莊嚴、所有的眾寶貝呢,我們都用來供如來了。這個也不是哪一個如來,供所有的如來。那麼最殊勝的安樂,什麼是最殊勝安樂?就是成佛啊!你如果不是那個成佛的話,你那個即使菩薩的都還是不是最殊勝嘛,有沒有?最殊勝安樂呢,施天、人。這個地方不是天上的人,而是天跟人。給天界也給人類,都要給。就是化渡一切眾生直到他們成佛,那種意思了。而且呢,「經一切刹微塵劫」,就是說所有的剎土都化為微塵,那個微塵那樣多數目的劫,就是都是這樣講說無數、無數啦,講不清楚的。




 




「若人於此勝願王,一經於耳能生信」,說如果有人呢,對於這個普賢這個行願,這個聽了,這個是最殊勝的願王,所有菩提願裏面最殊勝的。「一經於耳能生信」,他說,你只要聽到而能夠信的話呢,不但信而且呢,他是說,不!這個地方是說,如果能夠生信,聽了就能信,那麼呢,比起「求勝菩提心渴仰,獲勝功德過於彼」,他是說,比起什麼東西?比起說,心裏很希求這個殊勝的菩提啊,渴仰證到無上菩提啊,比起那樣的,發那樣的菩提心呢,這個聽了這個能夠信的人,他所得到的勝功德呢,是過於發菩提心。為什麼過於發菩提心?你想,發菩提心只是想說,噢!我希望成佛啊,我希望渡一切眾生啊。但是呢,這一個普賢菩薩他這個願,他是說什麼都是無盡、無盡、無盡……。有沒有?這樣子懂的話,比發菩提心還殊勝。為什麼?發菩提心,因為這個頭一個,這個裏面也是發菩提心嘛,而他有方法了。你只是發菩提心的時候,你還是被普通人的那個時空有限的觀念綁住,你就很難真的去到菩提心那裏。他現在這個是,把所有時空的觀念都用無限、無限、無限……,全部給你打破了。哇!那所以不得了。你聽了,能夠相信的話,你不但發菩提心,而且你有方法很快達到菩提心了,所以他功德會比光是發菩提心要殊勝。而且呢,就會常常呢,可以遠離惡知識了。怎麼講遠離惡知識?你這個人一有這種觀念,什麼東西都是無限,你就不再被綁住了,有沒有?而且「永離一切諸惡道」,會做惡的都是小我裏面發出來的,也都沒有囉。而且「速見如來無量光」了,如來的境界就是無限、無限,你當然很快看到囉,因為你已經相信是這樣嘛。那麼「具此普賢最勝願」,那麼你聽了有信的話呢,你就能夠等於是你的願了,你就也有這個願了,喔。那麼這樣的人呢,「此人善得勝壽命」,那麼他就能夠得到殊勝的壽命,為什麼?他這個人就得到慧命了,就是無限了嘛。他一進入無限,他得到的就是無量壽囉,慧命了。「此人善來人中生」囉,他這個人為什麼「善來人中生」呢?因為他有那樣的眼光的話,那麼他想的是什麼?就是渡一切眾生而已。所以他再來人間生呢,他也是來行菩提了。而且「此人不久當成就,如彼普賢菩薩行」,他能夠信的話,那麼他就會照著做,所以他不久就會跟他一樣成就這個了。




 




「往昔由無智慧力,所造極惡五無間」,他說以前呢,因為缺乏這種智慧,也沒有俱足智慧,俱足了智慧,智慧才變有力啊!你有的人呢,稍微聽懂一下,等一下又被世間的迷惑住了,這樣的時候智慧力還不夠;他現在是,他是說以前因為智慧力沒有,或者不夠,這裏的「無」,你要解釋說完全沒有或者不夠。「所造極惡五無間」,因此造了很多壞事情。包括五無間,「五無間」就是什麼?就是那個什麼,五種會墮到無間地獄去的大罪,那就是什麼?出佛身血啊、殺父、殺母啊、什麼,殺阿羅漢啊、什麼,那一類的。那個東西為什麼說是最壞的,就是佛、菩薩說,那個等於是像把那個樹的根砍斷一樣,你就不會長了,就是那麼壞的。可是呢,「誦此普賢大願王,一念速疾皆消滅」,甚至連那樣的惡,你如果念這個都能夠消滅掉。一念之間就滅掉,為什麼?以前那些全部是有限的裏面的東西啊,你一進入這個無限境界的時候,找不到那個有限的東西了,所以就沒有。這種消滅是這樣的意思。等於說進入空性了,進入空性以後,你不能再拿以前那種相對的來講起,無可講起了,所以就沒有了。他說,不論你的族性啊,因為他這個是,古時候印度他們都是講種性的嘛,族性這裏是講種性囉。就是他分那個什麼商人階層、武士階層什麼,那些啊,還有奴隸、什麼。「族姓種類及容色」,他說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哪,你的相貌啊,不管這些,你都是「相好智慧咸圓滿」,你就是外面、裏面,都是很圓滿的。而且呢,一方面是「諸魔外道不能摧」,你有了這種觀念,魔也無可奈你何,外道呢,也不能把你降服囉,你見解超越他囉。而且呢,你變成「三界所應供」,為什麼?因為你可以教導三界了,你可以教導所有眾生了,你已經懂得真正菩提的果位是什麼樣子了。


 




 弟子﹕供是什麼意思?


 




 上師﹕供養啊!所應供啊,「應供」,佛的佛號裏面就有一個是「應供」,就是應該供養,供養的意思,供養、供奉。




 




「速詣菩提大樹王」,然後呢,他這個為什麼說要到菩提樹王那裏去?因為他們的傳統的觀念是說,要成佛的時候,都是坐在菩提樹下啊,才達到證覺。他的意思只是說,就會很快去到他可以成佛的地方,應該這樣講了。「坐已降服諸魔眾」,就是說,他要成佛以前呢,都要經過最後的考驗,所有的魔都盡量的要弄他囉。那麼他坐在那個大樹下呢,降服了所有魔眾,就是經過考驗沒有問題了。「成等正覺」,他就圓滿成就。而後呢,「轉法輪」,就要接著,就要遇到有緣眾生就要弘法囉。「普利一切諸含識」,那麼他弘法的雖然,教的只是,能夠有緣教的有限吶,但是這個呢,就「普利一切含識」,「含識」就是有情囉!就是他含著識,就是能夠分辨的,就是有情,有情才能夠有分辨好壞、善惡、喜不喜歡什麼。那麼,他為什麼雖然教的只是看得到有緣少數,而是普利一切呢?,因為就這樣子傳出來了嘛,解脫的路傳出來,那麼慢慢傳播去,終究救渡所有一切嘛!如果有人能夠把這個普賢這個願呢,「讀誦受持及演說」,「讀誦」是自己念囉;受持呢,是說相信、接受了;持呢,而且保持著,不但相信而且,你相信的東西,你也可以,哦,我又不管了,對不對?他把它當成說,這是我要護持的東西囉;那麼「演說」,而且為了使別人了解、說明去了。所以這個裏面一步、一步,通常佛法都有這些嘛,讀誦、受持、演說了,喔。如果有人能夠這樣做,就是不但自己常常念,而且把它皆相信,而且把它護持,而且又把它弘揚,如果有人能夠這樣的話,他所得到的果報呢,只有佛能知道。為什麼?他的意思是,就是說,不是佛都還有限嘛,那麼這個是超出任何有限的,所以是無限的果報,所以只有佛能夠知道。「決定獲勝菩提道」,一定是能夠圓滿這個菩提道了。這個地方「獲勝菩提道」,你要講說,就是它能夠整個圓滿了。




 




「若人誦持普賢願,我說少分之善根,一念一切悉皆圓,成就眾生清淨願」,如果有人呢,誦持這個普賢願的話,一個是誦、一個是持,不但誦而且持,就是常常要念這個囉。那麼,我說是怎麼樣呢,說,雖然只有「少分之善根」,就是他本來善根是少的,一般人是如此嘛,你哪有很多善根?但是呢,經過誦持這個普賢願,「一念一切悉皆圓」,就是說在他的任何一念,一切都會圓滿的。為什麼?你能誦持的話,你這個念不會是惡念,你要想。那麼你誦持的話的人,他的念都是菩提念,那麼他這個菩賢念的觀念的話,就在這一念裏面一切都圓滿了。為什麼?我這一念說,我這個東西供佛,我馬上想到,不是我一個人供佛,所有眾生在所有的佛前面供,而且不是只有一時一地,是任何時、任何地。而且任何時、任何地呢,裏面又都是無限、無限的,這樣的供。你看,這是不是一念一切都圓滿了?而且呢,「成就眾生清淨願」,如果懂得這樣的話,所有眾生清淨的願,這裏清淨的,也可以說好願,最好是解釋是佛菩提願了,跟最後的本來清淨有關。那麼,所有眾生的這些願呢,如果能夠這樣子,不是當時就成就了嗎?都成就了。




 




「我此普賢殊勝行,無邊勝福皆迴向,普願沉溺諸眾生,速往無量光佛刹」,他說,我這個普賢的願行喔,這麼殊勝的,那麼,有無邊的殊勝的福德了。這些福德呢,我全部給他迴向什麼呢?普願,就是平等的,而且沒有一個遺漏的,希望沉溺在輪迴裏面的所有的這些眾生,都很快的,能夠到無量光的佛剎去。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他很快死掉了,而是說他能很快到那裏,因為你想,他比方說,他現在做很多惡,他要到那裏的話,要很快到那裏,不可能現在馬上這樣去嘛,你要克服了這些惡,積集了足夠的功德什麼,你才能很快去那裏。所以就是希望他們在菩提道上能夠長進很快,這樣講,然後終究達到無量光佛的世界。那麼這個無量光佛世界,他平常他可以,狹窄的解釋的話,他可以說就是都是叫人家去阿彌陀佛那裏而已,但是你要,其實要了解,任何佛都是無量光,這裏也可以講是任何佛剎,因為任何佛剎都是無量光。




 




那麼,到這裏是中文的完了,我們拿到的這個版本呢,他加了最後四句,他說是藏文的裏面有,而中文沒有的。那他是說,這句這就是說「如是願王殊勝尊」,這裏是在稱讚這個普賢菩薩了。這樣的願王,發了這樣的願王的殊勝的這一尊,他只講普賢菩薩了,他利益無邊的眾生了。那麼而且呢,「成就普賢莊嚴經」,就是說,而且他已經,這裏成就這個「普賢莊嚴經」,就是成就這個普賢這個經典,怎麼樣的成就法?一方面是說圓滿的開示這個經文,一方面是說,經文所說的他已經都圓滿成就,他都圓滿做到。那麼由於他圓滿開示,而且圓滿的證到這裏面所講的,所以呢,「滅諸惡趣皆成空」,使得所有的惡趣都沒有了。惡趣都沒有的話,是什麼?整個法界都是變淨土了,就是這樣。




 




好了,你要知道我的講,就是都是我也沒有先去讀,也沒有去看那個,都是我望文生義,有沒有?我看到就我的程度,對佛法的了解,加以解釋,這樣。好了,那麼今天圓滿了,普賢行願品的偈頌,很好了,這樣子。




 




 




 總結攝要




 




現在我要講一點什麼呢,就是因為最近我有講了一個比較長的,因為我不可能說,找所有的人都來聽那麼長的,那我講的是那個〈普賢行願品〉裏面的那個偈頌。那我今天呢,就讓沒有辦法聽到那個長的呢,聽到他裏面的最精髓的地方。就是說,我對於這個〈普賢行願品〉他所教的,認為他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?那麼他〈普賢行願品〉裏面,他都教你什麼?比方說,你在拜佛啊,他的想法說,不但我在拜眼前這個佛,而且想成什麼樣呢?十方三世所有的佛,那麼所有的佛前面呢,不但我在拜,所有的眾生都在拜。那這個我們也知道了。可是他有更厲害的,他說,不但是這樣,而且呢,任何很小的時間裏面、很小的地方裏面呢,也都想成是有數不盡的十方三世的佛,還有他的菩薩眾,然後所有的眾生都在那裡拜。那,為什麼這個是最精髓的地方呢?就是說,因為我們通常,你說,我想成我這裡在拜,十方三世佛、十方三世眾生都在拜的話,你還是有原來的觀念說,這裡有一個有限的時跟空嘛!可是他這樣子一講的話,眼前很小的任何一點裏面呢,其實都是無限的。那就把你原來的、沒有想到的這個局限、這個觀念的,也都打破了。就真的讓你很快的就完全進入無限,這樣子。




 




那,我們平常你說發菩提心,說是無限,但是呢,你潛意識之中不知不覺,總是有眼前這個是有限這個觀念在。他這個觀念一來,不管哪裏,都把你打破掉了。所以這個不止是發菩提心,他自己裏面也講嘛,比平常的菩提心殊勝是為什麼?是因為他等於有教你那個方法,使你真的馬上進入無限去。然後這個也不是妄想,為什麼不是妄想?他是說,如果無我的話,那麼,無我的話雖然很小的範圍裏面呢,就沒有辦法劃分界限,所以他可以跟那個無限大,是一樣大,這樣的道理在裏面。那而且呢,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裏的話,就是什麼?我們平常很容易在計較什麼小事啊,現在有這種想法,一想,喔,即使這個小事裏面應該也是無限大,我們為什麼只在注意這麼小一點事?你就又從那裏面出來了。所以這個是,整個他講很多了,哦,怎麼樣禮敬諸佛囉,怎麼樣稱讚諸佛囉,什麼、什麼……,可是最主要的原則是這一個原則。那這樣一講了呢,你懂這個,你即使不懂那些都沒有關係了。而且你要記住這個方法來,用在自己的修行,用在自己的生活裏呢,你會得益很大,因為很快進入無限嘛。那我今天講這個呢,也要你們筆錄起來呢,附在那個的後面,就是說,整個這個東西的精髓就是這一點,懂這一點,前面沒有讀到沒有關係,已經抓到了。




 




吉祥圓滿




 




               二○○八年十二月十三日




               養和齋     於加州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